中设股份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来源:hthcom华体会 发布时间:2024-10-18 14:50:15
公司主营业务为工程咨询设计业务。工程咨询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之一,为工程建设项目提供从投资决策到建设实施及运营维护全过程、专业化的智力服务,包括投资咨询、规划研究、勘察设计、招标代理、造价咨询、试验检测、工程监理项目管理等,具有高知识密集、高价值创造等特征,对基础设施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具有引领和赋能作用。
2023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以习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着力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提振信心、防范化解风险,我们国家的经济回升向好,供给需求稳步改善,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积极地推进,就业物价总体稳定,民生保障有力有效。2023年基础设施投资整体保持平稳,作为投资端的主要拉动项,全年全国增长5.9%。
2023年,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2023年要推动投资跑出加速度,投资规划主要聚焦“十四五”规划和102项重大工程,加强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表明基建“稳增长”和“高水平发展”依然是2023年宏观经济的主线月,国家发改委表示将进一步加大支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引导支持社会资本加大相关领域投入;3月,国务院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8万亿元,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实施城市更新行动,重点支持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建设。7月,国常会审议通过《关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指导意见》,会议指出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实施城中村改造是改善民生、扩大内需、推动城市高水平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在一系列政策组合拳下,基建投资仍是稳增长的重要抓手。
近三年,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保持高位运行,2023年,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加快完善,全国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9万亿元,新建改扩建高速公路7000公里。2024年2月28日,交通运输高水平发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新闻发布会上交通运输部部长表示,今年是新中国成立 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交通运输部将努力扩大有效投资,加快建设现代化交通基础设施体系。
2020年以来,全国范围内“新基建”投资开始持续加快布局,随着大城市“1小时交通圈”、都市圈交通一体化工程、智慧交通、生态环保等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一批新技术新产业300832)新模式将成为基础设施投资领域新的经济增长点,给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2021年9月,《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5年)》印发,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列为主线,着力推进交通运输提效能、扩功能、增动能,提出到 2025年,打造一批交通新基建重点工程,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应用场景。《行动方案》提出以智慧交通为大方向的七大建设行动,包括智慧公路建设行动、交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行动、交通创新基础设施建设行动等等。
2023年9月,交通运输部在《关于推动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关于推进公路数字化转型加快智慧公路建设发展的意见》,自2024年6月起,新开工国家高速公路项目应提交BIM设计成果,鼓励其他项目应用BIM设计技术,到2027年公路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进展,构建设计、施工、养护、运营等三套模型、一套数据。加大智慧交通、智慧检验测试领域投入,智慧交通领域从现有的规划设计向EPC、全过程方向发展,从单点单线交通向智慧园区、车联网、智慧城市发展慢慢的变成了行业发展共识。
在人工智能技术的逐步成熟以及多项政策的推动下,高速公路智能化、智慧化成为当下公路运输的主要发展趋势。中国智能交通协会公布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11-2020年,我国智能交通市场总规模由 420亿元增至1658亿元,年化增长率近20%。预计到2026年,智能交通行业市场规模将突破400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在16%左右。交通设计咨询行业将在智能交通规划设计咨询、智能交通项目总承包、智能停车和智能公交系统、智能交通的系统集成、检验测试等领域持续获得业务机会并使之成为其新的盈利增长点。公司将不断在宏观调控中谋定方位,苦练内功,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公司把握趋势机会,实现整体高质量发展。
2023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白准确地提出,要充分的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加大对城中村改造的政策支持,积极创新改造模式,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参与。会议指出,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实施城中村改造是改善民生、扩大内需、推动城市高水平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城中村被称为“都市里的村庄”,兼具农村和城市的双重特征,城中村改造是超大、特大城市高水平发展亟待解决的难题,推进超大特大城中村改造有助于改造城中村居民生活条件,优化居民居住环境,深入推动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位于产业链上的设计类企业将在此次改造中受益,获得业务新机会和盈利点。
2023年7月2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本次会议肯定上半年经济运行状态趋势,同时指出存在“新的困难挑战”;房地产方面指出,要切实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适应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出现重大变化的新形势,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好满足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要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积极推动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盘活改造各类闲置房产。
2024年2月27日,住房城乡建设部27日对外发布通知,要求各地科学编制2024年、2025年住房发展年度计划,对保障房建设相关指标进一步细化,再次明确保障房在住房体系中的主体地位,要将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住房保障轮候时间等纳入目标管理,助力房地产市场稳健发展。2024年4月30日前、2025年3月31日前,各城市要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当年住房发展年度计划有关情况。
2023年12月以来,多省市发布2024年或首批配售型保障房建设目标。继上轮密集公开后,随着各地政府工作报告、建设用地供应计划等的陆续公布,部分城市 2024年保障房建设规模逐步清晰,例如北京将安排保障性住房用地460公顷,占住宅用地的43%,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7万套,竣工各类保障性住房8万套;深圳将筹集保障房10万套,供应分配6.5万套;上海将筹集7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等等。
2024年3月,国务院在2024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优化房地产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新趋势和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完善商品房相关基础性制度,满足居民刚性住房需求和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
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部署,要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各类要素双向流动,推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国务院在 2024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推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大力优化经济布局。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加快构建优势互补、高水平发展的区域经济格局。积极地推进新型城镇化。我国城镇化还有很大发展提升空间。要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行动,促进各类要素双向流动,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把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摆在突出位置。培育发展县域经济,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使县城成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注重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稳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中村改造,加快完善地下管网,推动解决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停车等难题,加强无障碍环境、适老化设施建设,打造宜居、智慧、韧性城市。新型城镇化要处处体现以人为本,提高精细化管理和服务水平,让人民群众享有更高品质的生活。
规划设计业务与城镇化率有着直接的联系,规划设计是在研究区域国土空间格局基础上,提出城市和乡村地区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功能定位,对包括土地利用、区域布局、市政交通及建筑景观等方面建设内容作出综合安排和部署,是城乡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与前提,在推进新型城镇化中起着从战略引领到总体控制再到建设统筹的多层次指导作用。新型城镇化的推进,规划设计行业将大有可为。
2023年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增加发行国债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议案,此次增发1万亿元国债的最大的目的,是落实中央会会议的部署,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项目建设,是补短板、强弱项、惠民生的重要安排。国务院在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也表示今年将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9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000亿元。为系统解决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进程中一些重点项目建设的资金问题,从今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今年先发行1万亿元。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已与有关部门建立了增发国债项目实施工作机制,确保新开工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在建项目能在今年形成较大实物工作量。公司将围绕主营业务慢慢地加强对上下游产业链的新业态、新业务、新领域的探索与研究,紧随数字赋能、双碳科技等时代潮流,形成在新兴业务上的技术创造与迭代。
随着AI+时代到来,数字化工具有望提升行业效率、取代部分机械化绘图工作、辅助寻找最优设计的具体方案实现造价节约提升竞争力,催化设计行业新一轮变革。BIM技术叠加AI助力,传统设计人效有望提升。公司将逐步实现多专业协同的三维正向设计,并结合计算、仿真等技术方法,显著提升设计质量与工程效益,大力推进信息化和数字化发展工作,完善集团集成平台及各类型生产经营管理子系统;推广BIM运用,尝试在生产技术方面运用人工智能技术。
勘察设计行业的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将释放市场活力,有利于优质企业打破区域壁垒,拓展全国市场。此外,“全过程”咨询导向,产业链有望进一步延伸。全过程工程咨询(集投资决策综合性咨询、工程勘测考察设计咨询、工程招标采购咨询、工程监理和项目管理服务、工程专项咨询等覆盖工程全生命周期的一体化、一站式的集成咨询服务)孕育而生,并将成为未来工程咨询的主要发展趋势。随市场一体化进程不断深化,设计企业跨区域、跨行业融合发展的新趋势加剧,竞争进一步加剧,勘察设计行业正在加速推进重组整合,正在并且还将持续对行业格局造成深远影响。尤其是在与长期资金市场对接后,国内少部分工程设计企业抢先把握机遇,加快进行并购重组,快速进行产业、区域的布局,进行新技术的投资和研发,在总实力方面实现了质的飞跃并形成新的竞争门槛。
公司围绕交通、市政、建筑、环境四大业务领域提供全过程工程设计咨询和工程总承包业务。
公司重点专注于城市建设和交通建设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工程设计咨询服务,致力于为宜居城市建设和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提供“全方位、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的整体解决方案和技术上的支持,涉及高速公路、特大桥梁、特长隧道、港口航道、城市道路、桥梁隧道、公共交通、轨道交通、给水排水、生态环保、建筑工程、环境工程、风景园林、智能交通、智慧城市、岩土工程等领域。目前,公司成立了覆盖全国的生产经营服务网络。
一、全过程设计咨询业务是公司的核心业务,是公司营业收入的主要构成部分,涵盖规划、设计、咨询、研究、勘察、检测、工程监理、项目管理等产业链环节。
1、规划咨询包括战略规划、城市规划、城镇规划、区域规划及专项规划、综合交通运输规划、风景旅游规划、产业园规划等各类规划和项目建议书、预(工)可研究、设计咨询、评估咨询等技术咨询服务,包括公路、桥梁、港口河海工程、城市交通、市政公用工程、轨道交通、建筑工程、环境工程、水利工程、水文地质、岩土工程等专业。
2、勘察设计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是确保建设工程的投资效益和质量安全的重要前提。公司勘察设计业务最重要的包含工程勘测考察和工程设计两大专业。工程勘测考察业务分初步勘察、详细勘察两个阶段,涉及交通、市政、工业与民用建筑、水利和环保等行业,包括工程测量、水文地质勘查、岩土工程勘测考察、岩土工程设计、岩土工程试验、工程检验测试和监测等;工程设计分为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等,主体业务为公路行业、市政行业、水运行业、建筑行业和风景园林、环境工程等行业的设计。
3、工程监理是通过工程招投标及建筑设计企业/业主直接委托,根据法律和法规、工程建设标准、勘察设计文件及合同,对建设工程质量、投资、进度来控制,对合同、信息来管理,对工程建设相关方的关系进行协调,并履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和环境保护等法定职责的服务活动。企业主要从事公路工程、市政公用工程、水运工程、房屋建筑工程、园林景观等专业的工程监理业务。
4、项目管理是通过工程招投标及建筑设计企业/业主直接委托,按照合同约定,代表业主对工程建设项目的组织实施进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管理与服务。项目管理运用专业相关知识、技能、工具和方法,使项目能够在有限资源限定条件下,实现或超过设定的需求和期望的过程管理。公司项目管理业务涉及公路、水运、市政、景观、环保、建筑等行业。
二、工程总承包EPC是指公司受业主委托,按照合同约定对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竣工验收)等实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承包,通常公司在总价合同条件下,对其所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费用和进度进行负责。EPC项目是以交付为目标的工程总包服务业务,整合了公司在规划咨询、勘察设计、工程监理和项目管理等业务的优势,成为集成展示公司工程咨询能力的示范平台。
(一)多领域、全产业链的资质优势。目前,公司是全国为数不多的拥有跨行业、全业务链甲级资质的工程设计咨询服务企业。横向来看,公司在行业方面可覆盖公路、市政、水运、建筑、环境、智能交通、轨道交通等领域;纵向来看,公司在产业链方面可覆盖规划、研究、设计、咨询、勘察、检测、工程监理、项目管理等多个阶段,使公司具备了提供一体化全过程设计咨询的服务能力。
公司及子公司已拥有城乡规划编制甲级、公路行业设计甲级、市政行业(道路工程、桥梁工程、城市隧道工程、排水工程)专业设计甲级、建筑行业(建筑工程)专业设计甲级、水运行业(港口工程)专业设计甲级、风景园林设计专项甲级、工程勘测考察综合甲级、工程监理(公路工程、市政公用工程、房屋建筑工程)甲级、工程检验测试公路综合乙级、工程咨询单位甲级资信(公路,建筑,市政公用工程,水运[含港口河海工程],水文地质、工程测量、岩土工程)、测绘(工程测量)专业甲级等各类甲级资质。
(二)综合设计咨询服务的能力。 公司与同业公司相比,具有较强的综合技术能力,既具有强大的公路与城市道路、大型桥梁隧道、市政公用工程、建筑工程、环境工程等专业设计力量,又具有城乡规划、综合交通规划研究、城市设计、城市更新设计、环境提升改造等规划设计整体服务能力,在我国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中处于优势;具有在业内覆盖全产业链的综合服务能力,以规划设计为龙头,包括规划、咨询、勘察、设计、监理和项目管理,在全过程工程咨询及工程总承包方面具有优势;在城市空间设计方面具备优势,特别是城市空间规划、建筑、市政、景观等多专业设计的优势、综合运用于城市设计、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空间开发、城市更新等方面,贴近当前城市发展理念。
(三)全国化的经营网络。 在不断巩固江苏地区竞争优势的同时,公司积极把握工程设计咨询服务行业日益市场化所带来的全国市场机会,进行全国营销网络的布局。目前公司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了华东区、华南华中区、华北东北区、西南区、西北区及江苏区六个全国经营大区,共设 23家分公司。同时,公司努力对接“一带一路”、“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在重大区域的节点城市设立生产型分公司,服务于区域业务发展需要,基本实现了全国市场经营触角全覆盖。
(四)出色的科学技术创新研发能力。 公司积极承担多个省级、市级研发课题,坚持“产学研”融合创新,与同济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联合开展课题研究,针对重点领域、重大课题、前沿技术开展专题研究,尤其在道路新材料、桥梁健康检测、地铁监测、节能减排、智慧交通、环境综合治理等领域取得创新突破,带动技术进步和行业发展。报告期内,经无锡市科技局批准公司成立了“无锡市城区智慧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作为集团在城市智慧交通工程领域的创新研究平台。
多年来,公司从始至终坚持自主研发和创新驱动发展,在产业数字化的道路上进行提前布局和有益探索,结合“云、大、物、智、链”等先进理念和技术,全方面推进数智化赋能。以BIM技术全生命周期的推行应用为核心,逐步探索智能化建模、数据分析和优化、智能化现场管理等功能的开发和应用,提高项目全周期的效率和质量,为基础设施建设的数字化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完成了集团全新信息化平台的搭建以及核心功能的开发,参与编写了无锡市《市政道路桥梁BIM交付技术导则》,为行业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五)优秀的人才激励机制。 工程设计咨询服务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是典型的轻资产、重人才、高的附加价值的科技类企业。公司以重点项目为依托,提供各种机会,创造条件来培养高级技术人才、项目管理人才和各类经营、管理人才,增加实践经验,并且选拔管理和技术人才担任重要职务;通过建立研发平台、提供经费支持等多种措施,提升人才的科研技术水平,建立了开放交流的人才教育培训平台、研究生基地、工作实训基地。同时,公司成立了向生产和经营倾斜的薪酬、绩效激励政策和股票激励计划,让更多的员工获得更多的成长机会,实现员工与公司共赢,为公司持续经营发展提供保障。
(六)技术+资本+管理的经营模式。利用公司的技术优势和上市公司的融资能力,完善公司全业务产业链上下游发展,建立“投、建、管、养一体化”的业务模式。全力发展数字化平台建设,利用数字化赋能公司管理,实现经营、生产、技术、人资管理的数字化,达到提升管理效能,降本增效的目的,提升公司经济效益。进一步拓展数字化的经济业务,加大智能交通、智慧检测等板块的创新发展。利用无锡交通集团国资平台的优势,参与低空经济的规划建设。
报告期内,面对需求萎缩、景气下行的发展环境,公司积极应对,持续优化经营模式和经营思路,同时坚持技术创新,注重内部提升治理能力和管理上的水准,品牌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持续增强。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 74,075万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规划咨询及勘察设计收入为64,180万元,占总收入的86.64%,工程总承包收入8,794万元,占总收入的11.87%;报告期内,公司重点开拓了华东及东南市场,实现了全国市场经营网络的稳定经营和有序拓展,2023年公司江苏省外市场营收同比增长9.66%。
报告期内,公司立足于对全国各地基础设施建设状况的分析研判,结合公司业务拓展实际,抢抓“十四五”机遇,积极策应国家发展的策略,通过科学统筹、合理地布局,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贡献中设力量:锡太高速无锡至苏州段目前施工图设计顺利通过专家审查;无锡中环快速312国道段配套工程(一期)施工图设计顺利通过评审;312国道无锡锡山段工程施工图设计顺利通过评审;无锡通江大道快速化一期改扩建工程已进入施工图图纸审查阶段;江阴靖江长江隧道南接线国道无锡境快速化改造工程、江西泰和澄江大道(含澄江大桥)建设工程、261省道无锡南段改扩建工程、长深高速公路宜兴东互通连接线新建工程等重点建设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施工。
近年来,公司继续深入学习研究国家发展政策,紧扣科技时代的发展脉搏,重点围绕“绿色低碳”、“乡村振兴”、“城市更新”、“智能交通”、“智慧城市”、“低空经济”等领域在研发技术、产品研究开发、人才教育培训、项目转化、市场培育等所有的环节加大投入,BIM等信息化技术在新兴业务领域的全过程咨询项目上的应用进一步扩大。
报告期内,公司成功获得城乡规划编制甲级资质,为开展城市更新、城镇规划、美丽乡村等业务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公司在新兴业务领域涉及环境生态治理、城乡规划、城市更新提升、智慧交通、智能检测监测以及防洪排涝等城市生命线相关业务,发展势头强劲,占比逐步增加。
低空经济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空间极为广阔,公司紧跟国家低空经济发展形态趋势,积极把握低空经济发展新机遇,为业主提供政策咨询和技术服务,持续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支撑。公司近年来承接了多个航空产业规划设计工程咨询类项目,例如苏南硕放机场改扩建工程、无锡丁蜀通用航空产业园可行性研究、无锡丁蜀机场新建业务楼EPC项目总承包等。
在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演变的新发展格局下,公司以科学技术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以“技术兴企”为基本定位,以创优争先为基本方略,坚定不移地走科学技术创新的基本路线。报告期内,集团格外的重视科研开发和创新创优工作,着眼于前沿技术的研发,拥有较强的创新研发能力、技术实力以及科研成果转化能力。在技术管理、科学技术创新、质量提升等方面均取得了不错成绩,逐渐完备科研体系标准化建设,企业的科学技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得以凝聚与提升。
科研成果方面,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外部科研立项 10项;内部科研立项 18项;申报并受理国家专利20项,授权国家专利14项。
奖项荣誉方面,公司上榜年度江苏“交通建设企业 20强”,年度公路水运建设市场守信激励红名单,继续蝉联省勘察设计行业优秀企业及优秀会员单位。报告期内,公司承担的项目共荣获4项国家级奖项、32项省级奖项,以及30项市级奖项。
随着国内外加速推动数字化的经济发展,数字化因促使资源配置更有效率,而越来越成为引领现代组织高水平发展的重要引擎。在工程建设行业正在全面迎来数智化变革的重大契机面前,公司慢慢地增加数字化业务开发,提升信息化赋能,推进数字化战略转型。管理与业务数字化方面,综合办公管理系统功能集成更趋完善,上线全新财务管理系统,BIM协同管理平台已开展合作。开发完成江苏中设桥梁监测云平台和基坑监测云平台,开启了项目云端管理的新模式。公司将BIM设计延伸至项目管理、EPC工程总承包,实现以BIM为基础的数字化的全过程设计咨询一体化服务,并进一步应用于智能建造、数字运营。
“十四五”规划纲要指出,要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效实用、系统完备、安全可靠、智能绿色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完善综合交通枢纽、运输大通道和物流枢纽,加快城市群和都市圈轨道交通网络化,提高农村和边境地区交通通达深度。国务院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要提高区域协调发展水平,持续推进长江经济带高水平质量的发展。随着未来国家继续加大固定资产投资,交通工程咨询行业在未来仍将保持比较高的景气度。国家建设交通强国战略的总体目标是建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阶段性目标是从2020年开始,在2035年基本建成、在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交通强国。江苏省出台的《关于全方面推进江苏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的实施建议》,明确江苏要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运输服务、科学技术创新、绿色安全、治理能力现代化。到 2025年,苏南地区率先基本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全省交通基础设施基本实现现代化;到 2030年,苏南地区率先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全省率先基本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虽然我国交通发展已取得巨大成就,与社会经济发展及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相比仍有差距,如基础设施网络布局不尽合理、综合交通体系尚不完善、城市交通拥堵形势严峻等。还存在不少公路路段由于先期设计标准较低,需要改建或扩建进行质量提升。交通工程设计咨询业务在未来一段时间仍将面广量大,标准要求慢慢的升高,新基建新技术的应用成为普遍。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我国非流动人口城镇化率约66.16%,已达到“十四五”规划提出的城镇化率提高到65%的目标,而发达国家的城镇化率一般在80%以上,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中国城镇化已进入中期阶段,城市将处于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时期,且仍有很大空间。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建设涉及大量市政业务,包括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城市道路、市政公用、景观设计、环境治理、节能减排、解决城市公共交通拥堵、完善城市公共智能交通综合解决方案等,给公司带来众多市场机会。
近年来,新基建正成为国家政策和各地方高水平发展的重要抓手,拉动经济稳步的增长的新亮点,实业界和长期资金市场的重大新机遇。“十四五”规划提出: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加快第五代移动通信、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建设。新基建的基础地位决定其应适度超前建设,应走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前面,否则将制约科学技术创新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新基建长期将推动中国产业升级、提升经济稳步的增长潜力,中国是超大规模基建的受益者。
智能交通系统是未来交通系统发展趋势,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展开,智能交通市场保持增长势头。2023年9月,交通运输部在《关于推动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关于推进公路数字化转型加快智慧公路建设发展的意见》,自2024年6月起,新开工国家高速公路项目应提交BIM设计成果,鼓励其他项目应用BIM设计技术,到2027年公路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进展,构建设计、施工、养护、运营等三套模型、一套数据。加大智慧交通、智慧检验测试领域投入,智慧交通领域从现有的规划设计向EPC、全过程方向发展,从单点单线交通向智慧园区、车联网、智慧城市发展慢慢的变成了行业发展共识。公司将在智能交通规划设计咨询、智能交通项目总承包、智能停车和智能公交系统、智能交通的系统集成、检验测试等领域获得新的业务机会并使之成为其新的盈利增长点。
2022年3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明确,到2025年,城镇新建建筑全面建成绿色建筑,建筑能源利用效率稳步提升,建筑用能结构逐步优化,建筑能耗和碳排放增长趋势得到一定效果控制,基本形成绿色、低碳、循环的建设发展方式,为城乡建设领域 2030年前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9项重点任务——提升绿色建筑发展质量、提高新建建筑节能水平、加强既有建筑节能绿色改造、推动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应用、实施建筑电气化工程、推广新型绿色建造方式、促进绿色建材推广应用、推进区域建筑能源协同、推动绿色城市建设;4月,《建筑节能与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利用通用规范》强制执行。在 2024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家也提出全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推进产业体系、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城乡建设发展绿色转型。
建筑行业的政策举措不断出台且要求日趋明确和严格,表明了我国在建筑行业推进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决心。这一方面对勘察设计企业在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相关业务开展过程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也给公司在城镇绿色建筑、环境治理和水路运输、轨道交通等新兴领域迎来诸多机遇。
“十四五”规划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和品质提升”“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乡村振兴、城市更新建设将从概念层面到真正实施落地,是推动解决发展中的明显问题和短板、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大举措。
2024年2月,新华社发布中央一号文件《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文件指出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打好乡村全面振兴漂亮仗,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2024年3月,李强总理在全国两会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注重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稳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中村改造,加快完善地下管网,推动解决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停车等难题,加强无障碍环境、适老化设施建设,打造宜居、智慧、韧性城市。
总体思路:公司将以建设全国一流的综合性工程设计咨询集团为方向,凭借公司在宜居城市和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智慧交通建设等专业领域积累的成功经验和技术优势,运用“技术+资本”的手段,策应国家战略,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积极谋求业务布局和经营模式的结构性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逐步建立起覆盖工程建设全产业链的全过程咨询业务模式,朝着中国一流设计咨询集团迈进,让公司真正成为综合交通和现代化宜居城市建设的智库。2024年中设股份将紧紧以“稳住主业,提质增效”为中心,发挥上市公司综合优势,开创新的赛道,实现公司转型升级,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做到“三个转变”:一是由追求规模增速向注重质量效益转变;二是由专业发展向更看重综合发展转变;三是深化创新驱动,由依靠传统技术更看重科学技术创新转变。
经营方面:继续推动经营思路转变,坚持全业务经营,实现工程咨询全过程经营,不断拓展全过程工程咨询及工程总承包业务。经营与生产、技术进一步加深融合,依靠集团综合优势,为业主提供项目策划、方案研究、经济分析,提供技术解决路径,赢得业主的信任和依赖,全方面提升集团项目运营管理上的水准。全力发展环境生态治理、城乡规划、城市更新提升、绿色低碳建筑、智能健康检测等新业务,实现全生命周期的业务突破。将全过程咨询延伸到全寿命周期的集成服务,提高项目的业务链、集成度,打造精品工程,更好地反哺经营、拓展业务版图、提升利润空间。打破区域和专业限制,积极开拓,把握国家“3+2+1”六大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契机,进一步共同做大做强各区域市场的经营业绩,实现全专业发展。专业方面: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加大新技术投入,加速新工艺应用,继续提升新技术、新业务咨询能力和盈利能力。公司将逐步实现多专业协同的三维正向设计,并结合计算、仿真等技术方法,显著提升设计能力与工程效益,公司将继续立足于信息技术的落地应用,以大项目为依托,推进设计+数字化的发展模式,探索数字设计应用场景,赋能设计业务价值升级,在智慧交通、智能监测检测,尤其是长大桥梁、重要干线道路、城市快速路等重要路段、关键节点的全天候实时监测、健康检测、动态交通智能化管理、车路协同、安全保障系统等方面拓展应用,实现全生命周期数据共享和信息化管理,提升交通运输数字化水平;要积极拓展建筑光伏一体式节能技术、绿色建筑与装配式建筑、城市更新、新型城镇化、美丽乡村等业务创新与应用,提升集团综合咨询业务能力,彰显中设一站式、集成化的综合技术优势。
投资方面:2024年,公司将继续在智慧交通、智慧检测监测及建筑规划设计领域积极寻找优质标的或团队,逐步在投融资、规划设计、工程建设、运维管理、商业运营全产业链上发力,通过股权投资快速提升综合实力。同步深入研究“资源、资产、资本、资金”的运作主线,在条件具备时机成熟的情况下,联合探索一条“F+EPC”、“投建管养”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子,增强资本属性,推动金融与实体深层次地融合,“以实体带动金融,以金融支持实体”双线年投资发展能强有力地助推公司稳健发展。
2024年公司将着力打造一流技术、一流服务、一流管理,通过实现“三个一流”来保障年度目标的全面实现,具体有以下措施:
一是通过优质服务巩固和提高既有市场的地位,同时深化公司品牌经营,持续加大全国影响力,提升整体竞争力。
二是深化各专业整合,提升综合竞争力。充分的发挥规划优势,从交通规划、园区规划向区域规划、城镇国土空间规划扩张,主动融入地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同时紧抓各地城市更新和乡村振兴的契机,打破传统交通市政院的市场刻板画像,提升综合规划设计的市场口碑。逐步加强工程检验测试业务,为客户提供从建设期到运营期全生命周期、一站式的检测检验及健康诊断综合性解决方案,围绕在役基础设施健康感知分析,综合运用激光扫描、机器视觉、物联网等方面技术,在基础设施运行养护监测领域开展应用和科研开发,走出公司业务发展的新赛道。
三是在投融资、规划设计、工程建设、运维管理、商业运营全产业链上发力,稳步增加EPC、F+EPC及全过程咨询项目数量及体量。
四是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推动智慧绿色产业高质量发展。1、加强绿色低碳设计方向研究和转化;2、在污水处理、河道治理、土壤修复、垃圾处理等方面取得发展;3、在做好公司管理数字化、设计正向 BIM的同时,加大智慧交通、智慧检验测试领域投入,智慧交通领域要从现有的规划设计向EPC、全过程方向发展,从单点单线交通向智慧园区、车联网、智慧城市发展。
六是围绕“协同、规范、高效”的原则,逐渐完备内控制度建设,优化生产院所公司化运行机制,提升职能管理上的水准,建设优秀集团化管理平台。
1、基础设施投资规模波动风险。企业来提供工程设计咨询服务的行业为交通、市政、建筑、环境等基础设施建设行业,主要客户为政府和相关投资单位。长期以来,我们国家的经济和城镇化建设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大,政府和相关投资单位的固定资产投资从始至终保持着较大规模并一直增长,形成了工程设计咨询服务行业稳定且日益扩大的花钱的那群人。但是,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经济周期的影响较大,未来有几率发生波动,从而影响企业的经营业绩。
解决措施:公司将逐步加强政策和市场的前瞻性研究,把握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导向,及时作出调整经营策略,顺应政策导向和市场需求,合理地布局,增强协同效益;同时未来公司的主营业务将由传统的勘察设计、咨询业务向覆盖工程建设全过程的项目管理、全过程工程咨询及工程总承包转变,进行行业上下游拓展,加大省外的开拓经营力度,降低政策性风险对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
随着公司经营事物的规模和规模的扩大,公司应收账款及合同资产金额增长。若公司出现应收账款、合同资产不能按期收回或没办法回收而发生坏账的情况,将可能使公司速度与运营效率降低,因此存在一定的应收账款回收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将逐步加强应收账款的账龄分析和回收管理,将绩效考核指标与项目回款密切挂钩,通过明确应收账款的范围、职责管理、信用管理、日常监督等措施控制应收账款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