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这一“超级工程”省委书记提出新要求|政观广东
来源:hthcom华体会 发布时间:2024-02-02 05:28:25
1月30日上午,随着一声令下,国家重大水利工程、粤港澳大湾区重要民生项目——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以下简称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迎来全线正式通水的历史性时刻。这是广东省继2018年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之后,又一建成启用的“超级工程”。
这项工程,是习“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的生动实践。
当日,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通水活动在广州市高新沙水库举行。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宣布通水。水利部党组书记、部长李国英,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王伟中出席并致辞。
通水活动前,黄坤明走进高新沙水库,实地察看水源水质和工程运转情况,并听取项目建设有关汇报,向广大工程建设者致以亲切问候和诚挚敬意。
尽管广东是全国降水量最为充沛的省份之一,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经济社会蒸蒸日上,加上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等因素,供水问题日渐突出。
长期以来,珠三角地区依靠东江用水。东江是广州东部、深圳、河源、惠州、东莞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等地生产生活主要水源。以全省18%的水资源总量,支撑着28%人口的用水和48%的GDP,东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一度达38.3%,逼近国际公认的40%警戒线,而西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只有1.3%。
引西江之水解东江之困,成为解决湾区东部城市群缺水难题的最佳途径。然而,在寸土寸金、有着“地质博物馆”之称的珠三角地区兴建这样一个跨流域调水工程,该工程设计总负责人严振瑞回忆,“对于当时的我们来说,几乎比登天还难。”
从2005年提出初步构想,到2011年1月广东“西水东调”工程规划大纲出炉,再到2019年5月工程正式开工,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仅是准备工作就长达14年。
横向上,工程从西江干流顺德鲤鱼洲取水,途经广州南沙、东莞松木山、深圳罗田,最终抵达公明水库。纵向上,工程穿山越海盾地潜行,采用难度极高的深埋盾构输水型式,将工程输水管道布设在地下40—60米处,是一般地铁施工深度的三倍。
全长113.2公里,年供水量17.08亿立方米,这一“超级工程”由7万多名建设者历时4年8个月才得以建成。
该工程是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的重大水利工程,也是广东省历史上投资顶级规模、输水线路最长、受水区域最广的水资源配置工程。工程全线通水后,将有效解决广州、深圳、东莞水资源问题,为香港以及广东番禺、顺德等地提供应急备用水源,解决挤占东江流域生态用水问题,惠及沿线万人。
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实现全线通水,对构建粤港澳大湾区水资源保障格局,保障供水安全、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具备极其重大意义。工程转入全面运行阶段后,如何进一步为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黄坤明在讲话中明确要求,希望同志们再接再厉,总结好建设经验,运用好创新成果,坚持质量第一、安全第一,抓好工程后续建设,打造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精品工程”“百年工程”。要强化统筹调度与运行管理,应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加强巡检监测,下功夫做好水源地保护,扎实有力推进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持续强化水安全保障,确保人民群众喝上干净水、放心水,切实把工程综合效益发挥出来。
工程实现全线通水,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和党中央、国务院《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的重大成果,是保障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造福大湾区人民的重大举措。
黄坤明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关于治水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在视察广东时提出的“把水资源优化配置抓好”的重要指示精神,把加快水利现代化摆在重要位置来抓,着眼优化水资源时空分布,高质高效推进实施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粤东水资源优化配置等重大水利工程项目,确保按期高质量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加快打造“五纵五横”广东水网主骨架,着力构建现代化水网体系,有效促进水资源均衡配置,更好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用水需求,有力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需要,支撑广东高水平发展行稳致远。
日月流转,星随平野。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已全面通水,这一条深埋地下的“湾区潜龙”,将挺起粤港澳大湾区水资源配置的脊梁,全面保障大湾区供水安全、生态安全,为未来经济社会蒸蒸日上注入强大的生命之源、发展之源。